更多服务
佛山陶瓷产业未来发展规划研究
来源:禅城区陶瓷协会 日期:2019-04-12 浏览

我国建筑陶瓷发展到今天,已经形成以四川、山东、华东、福建、广东五大陶瓷产区。而在2017年,全国建筑陶瓷产量共101.46亿平方米,比2016年下降1.15%。1402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63亿元,利润265亿元;销售利润率为6.4%,比2016年减少0.1个百分点。出口陶瓷砖8.21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23.6%;出口额44.26亿美元,减少20%。而我国五大产区的年产量就已达25亿平方米,占全国总产量的约三分一左右。这各个产区所产陶瓷因质量上乘而驰名海内外,然而不同产区所产陶瓷及品种也异彩纷呈、各具特色。随着近两年,针对工业革命而发起的环保整治让陶瓷行业一片惨淡,环保政策的施压下和产区的地域差异,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命运。我们先来说说中国陶瓷五大行业产区分布情况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重磅!

一、中国陶瓷五大行业产区分布情况


1、四川产区(以能源取胜)

四川夹江产区以红坯体特有的制造方法,曾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生产量,号称“西部瓷都”。四川产区的优势是能源、原材料丰富和劳动力低廉,产区发展的时间不长,却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。不过,目前四川产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。除了环保问题困扰着四川产区,且产区的生产线也没有及时更新迭代。虽然内江产区还在不断有新线点火投产,但是部分企业还在使用老生产线,老线在生产成本方面完全处于劣势,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利润。目前四川产业已经升级的生产线,开始投入生产抛光镜面瓷片、薄型化瓷砖、仿古砖等,总计投入1000多万。大线虽然具有成本优势,但是规模化生产,厂家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,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定位于高端市场,免于陷入同质化竞争。


2、山东产区(以美誉取胜)

山东也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,其产能和区域品牌影响力都仅次于佛山。无论是早期的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,还是后来的建筑陶瓷和特种陶瓷,品种丰富、款式新颖,工艺精湛,享誉海内外,国内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山东的陶瓷企业主要集中淄博和临沂,此外,烟台、济南、莱芜等地也有一些陶瓷企业。


山东产区最大的优势是其销售区域的辐射面很广,在能源上也有相对优势,产品以中低档为主。但是,企业中公有制企业占一定的比例,机制不够灵活,平均技术水平与广东有一定差距。在近几年的环保重压之下,陶瓷企业面临大面积关停。自2013年之后,部分优秀的淄博陶瓷企业家认识到过去发展模式的不足,及跟佛山陶企的巨大差距,遂调整思路转型追赶佛山。近几年,陶瓷行业的人都开始对山东产区的水泥砖、现代仿古砖的生产刮目相看。只要假以时日,淄博等地的陶瓷企业就能凭借自身的强大优势,实现华丽转身。


3、华东产区(以高价取胜)

以上海一带为代表的华东台资或合资企业,在有釉制品特别是釉面砖方面占有优势,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。华东生产的建陶产品走高档路线,价位很高,可以这样说,华东的陶瓷企业在提升档次、树立品牌、维护价格等方面,走在我国建陶的前列,但由于产量有限,无法取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。但他们在高价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力,但在中价产品以下的市场占有率不大。


4、福建产区(以特色取胜)

福建也是重要的陶瓷产区,业内有广东人“造砖”,福建人“卖砖”一说。福建过去是墙砖、地砖齐头并进,现在已转移到以仿石材感的外墙砖方向为主,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。事实上,福建产区掌握很大的优势,第一点就是政府支持。福建产区的大型工业区可以集中化,形成规模化的发展,环保整治的风暴并未袭来,能够安心发展。论产品口碑,福建产品仅次于佛山。行业人士认为,福建产品色系、坯体质量与佛山更靠近,产品也更具现代化,价格也比佛山实惠,具有其独特的一方天地。


5、广东产区(以综合性能取胜)

 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之一,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%以上,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,其它有河源、肇庆、清远等产区。其中佛山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、技术水平、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等方面来说,在各大产区中都属一流,引领了中国建陶的潮流。



二、佛山陶瓷产区新形势下的现状

 在广东产区内首推佛山禅城,地处广佛都市圈及珠三角核心区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一。是佛山的政治、金融、文化、交通、商贸和信息中心。由于区位关系、区域分工、历史积淀、资源基础、文化传统等方面优势,可以从多层次与多角度、静态格局与动态变迁,研究和谋划禅城区作为“强中心”核心区的战略发展问题。基于产业发展打造“强中心”核心区的基础和根本这一理论和实践认识,佛山陶瓷行业产业聚焦在禅城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领域,研究“强中心”核心区战略发展问题。在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,禅城陶瓷行业面临着城市功能优化、城市价值提升的大背景下,禅城区陶瓷产业应该如何发展未来的方向,成为了各个产区思考的首要问题。


  自国家转型升级政策实施以来,建陶行业有些产区面临大规模停产,有些产区则先一步完成环保改革。虽然佛山作为经济开放的前沿地区,数年前就已基本完成了环保整治,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,但全国范围内的环保风暴的渗透力对“泛佛山地区”的陶瓷企业来讲还是有很大影响。而随着进一步清除不合格、失信誉企业,也导致了优者更优、劣者更差、甚至淘汰的局面。

 

  千年的南国陶都,这里汇聚了佛山近千家建筑卫生陶瓷及相关企业。在最初,陶瓷产业集群分散在全国各个地区时,广东佛山、山东淄博、江西高安均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。如今陶瓷行业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,行业内的一线品牌大多数都在“泛佛山地区”,主要生产基地就在佛山、河源、肇庆、清远等地。“泛佛山地区”经历了以往陶瓷企业犯下的错,比如产品同质化、低质低价、不打入高端市场、设计不新颖等,有了前车之鉴,如今的广东陶瓷企业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。目前,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就占了全国一半以上,生产量约占全国的60%、全球的25%,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%,陶瓷色釉料生产约占全国的50%,已拥有陶瓷新旧生产线近千条,生产涉及建筑陶瓷、卫生陶瓷、美术陶瓷、日用陶瓷等多个品种,佛山陶瓷目前已拥有鹰牌、东鹏、钻石、欧雅、嘉俊、欧神诺、金舵、冠星王、新中源、圣德堡等影响越来越大的品牌。


  广东产区里,佛山陶企作为行业的“带头人”,尽管产业链优质、产业资源配套,但也由于近年来产业升级转型导致产销分离,大多数佛山品牌开始外迁,也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、资源依赖型向工业智能化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,由此引来了行业的重新洗牌。


  现在“泛佛山地区”的生产优势呈现出下降趋势。尽管如此,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,广东产区保留下来的部分陶企在新形势下早已在隐隐发力:维护品牌打保卫战,《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原产地签注备案》在做支撑;支持政策环保,各大陶企正在实施“煤改气”工程;接下来意向于“大清点工作”,此项工作的目的性是政府与协会联合开展行动“清点行动”,对在佛山本地的陶瓷品牌进行收集登记、公示,逐步隔离非法小作坊、伪劣假冒、违规违法经营的陶瓷企业,此举将为整个陶瓷行业带来新气象。可以:一是为未来构建陶瓷行业大数据奠定坚实的基础;二是落实《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》与《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》政策精神,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往中高端发展;三是维护本地陶瓷行业品牌专利,降低行业恶性竞争;最终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结构平衡发展,为佛山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。